查看原文
其他

王巍:金融让我们更安全了吗?丨巴曙松等译《格林斯潘传》序言

编者按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教授、陈剑博士和张悦等译著的《格林斯潘传》于2019年1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借助丰富翔实的资料,还原了格林斯潘的经济思想及其信仰的嬗变历程,再现了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许多精彩场景,回顾了过去40多年美国的政策变迁。本文为推荐序,后附书讯及购买链接。


本书作者:(美) 塞巴斯蒂安·马拉比(Sebastian Mallaby,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保罗﹒沃尔克国际经济高级研究员、《金融时报》前编辑)

本书译者:巴曙松(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陈剑(金融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张悦(招商银行私人银行部投资顾问)等

本文作者:王巍(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



推荐序


金融让我们更安全了吗?


2008年的全球次贷危机是上一个世纪三十年代全球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创伤,一批具有传奇色彩几百年金融老店顷刻破产,十几万亿美元金融资产瞬间消失,几百万拥有住宅的居民的账面财富化为泡影,对创业者和企业家的金融链条打击更是广泛和深刻,导致整个全球经济体系一时陷于停滞和倒退。尽管近年来的各种经济数据和大众心态已经恢复并远远高于危机前,但基于各国政要和传媒界锲而不舍的口诛笔伐,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被公认为是罪魁祸首,流传深远,至今不能有所自辩。

 

2018年10月17日晚,我邀请了中国央行前行长周小川先生和美国前财长保尔森(Henry Paulson)先生一起在北京朝阳公园里的国际金融博物馆复盘10年前的次贷危机应对过程。在中美关系如此紧张的格局下,两位当年的金融体系主导者的反思引起了在场超过300位金融领袖的热烈讨论。保尔森财长反复回忆与总统和华尔街领袖勾兑的细节,表达其不得已而为之的压力,强调自己是有担当而且做出了经过历史考验的正确决定。周小川行长则意味深长地指出,通观大历史,即便我们了解了所有危机原因,也采取了正确的预防和挽救措施,我们真的就可以避免经济危机吗?

 

当晚讨论上,两个重要的人物都无法绕开,这就是美联储两任前主席沃尔克(Paul Volcker)和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的确,这是两个当代金融监管体系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在他们之前,美国经济的“金融深化”(爱德华肖Edward Shaw)比例相对较低些,资本市场规模不大,美联储也没有那么如当下一般的重要。沃尔克强硬的反通货膨胀主张和罕见的高利率调控手段,一举扭转了美国经济的长期滞胀困境,带来了美国期待已久的物价稳定与经济繁荣。我当年在美国读书时有机会听到他现场讲演,身材高大,目光炯炯,让人印象深刻。格林斯潘常被国人称为格老,则一直是深藏不露的厉害人物。


感谢出版社编辑,提前发我一个“格林斯潘传”的样书,希望我写个读后感言。我出差途中,一气呵成读完了,受益很多,引起了更多的思考。也许这本的英文题目更好:一个无所不知的人。格林斯潘的确是一个人物,是一个处于大转折时代的人物,是一个再造金融体系的人物。当然,这样的人物一定会毁誉参半的,取决于你的立场和价值观,也取决于在何处切断历史的坐标。以我多年关注金融史的立场看,观察格林斯潘的角度至少有三个:


【个人价值】无疑,格林斯潘长期崇尚并追随俄裔美国哲学家兰德夫人(Ayn Rand),这是培育他内心对自由主义强烈向往的第一动力。传记作者多次注意到他晚年更加圆滑和保守,但这更多是政治场合的磨合所致。即便在下台后的国会听证会上,他仍然是坚守自己的信念。他认为,市场的博弈和竞争约束远比政府监管更为重要,而且政府的过度监管往往扭曲市场反而激发更大的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股市不仅是中性的经济晴雨表,更是经济发展的要素,财富效应对民众投资和社会成长非常重要。金融创新和衍生产品本质上是化解风险和转移风险的,是丰富金融市场与金融体系的动力。“非理性繁荣”并不只是金融市场本身的问题,而更多是个人与企业的问题,也是政府的问题。格老始终如一地支持金融创新和扩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与他的市场价值观息息相关。而且,他作为投资人和投资银行顾问的经历与成功经验,也比其他美联储主席更理解市场和人性。


【行为环境】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近20年,经历了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等六位总统,经历了911事件、科技股泡沫和“住房驱动计划”等美国大事,特别是他给美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金融系统的支持。每个要有大作为的美国总统都警惕并约束格老的作为,他们都没有继承和发扬光大任何前任的光荣传统,更没有韬光养晦安定团结的合作精神。2018年圣诞节前,美国股市暴跌,川普总统甚至气急败坏地发推特,暗示要炒掉新任不久的美联储主席。美联储加息减息和买卖国债等动作都是刀刀见血的社会焦点,也是格老折冲樽俎披荆斩棘的杀伐决断,当然更是他晦涩难懂吐字如金的苦衷。几位总统的威逼利诱,白宫和国会的阴谋陷阱,加上格老几个传媒红颜知己的拔刀相助,在这本传记中都是值得玩味。当然,次贷危机的酝酿、两房的破产和衍生产品未能更早进入监控体系,这是事后诸葛亮们最喜欢指责格老的痛点,但这仅仅是格老的痛点吗?在美国这样一个公权力得到严格制约的社会中,将这么大的危机责任推诿到美联储主席的身上,恰恰表达了各界对格老的尊重与臣服。


【历史坐标】在格林斯潘任职也是世纪转型的20年里,金融体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金本位早已不复存在,连最保守的人也放弃了恢复商品本位制的幻想。服务、健康与快乐成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基础,早已取代衣食住行的传统生存与发展模式。货币纪律和控制信用这样的“黄金紧身衣”已经失去价值,面向未来和创新的金融体系正在形成,我们都在面临一个史无前例的财务自由和生活模式变革时代。金融一如历史规律,也在深刻地改变自己,为社会发展提供稳定与驱动机制。更多衍生产品的不断创新推动社会各个层面迅速金融资产化,个人、企业和政府的投资能力提高,信贷体系促进了经济繁荣,监管体系也在不断降低风险程度。取消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是格老的一个重要举措,真正推动了美国乃至全球金融体系的业务整合能力和培育新产业的服务能力。即便我们今天再讨论金融控股集团的监管,也是在更高更为复杂的环境下面对全新的挑战,与格老的时代不可同日而语。客观而论,全球次贷危机时,金融资产的规模和连锁反应的烈度远远超过当年大萧条的程度,但是对金融体系和整体经济的信心恢复却是相对迅速,这恰恰是当代金融体系更为成熟和有效的证明。客观而论,当下的金融稳定机制和风险保障远远比历史上任何阶段都要出色。


每个影响历史的人物都有缺点和致命的自负,这是常识,不需要为了臧否人物而故作全面客观。我是欣赏格老的,他的市场自由哲学和坚韧担当的操作带给了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一个超长期的金融稳定体系,也容纳了科技创新和全球化的应对空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沃尔克和格林斯潘这两任美联储主席都是应对现代金融挑战而承担重建金融监管体系,保证市场稳定运行的大师级人物。只是格林斯潘更加政治娴熟老道一些。行文至此,一个更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出来了,金融让我们更安全了吗?


今年是中国的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愈来愈关注金融的影响力,领导人明确将金融视为“国家核心竞争力”,这真是让我这个现代金融业建立的长期观察与参与者非常感慨。从当年银行从财政系统脱离到资本市场建立,从几千家上市公司形成到几十家中国银行成为全球金融业主力,从银行存款到手机支付,金融早已成为千家万户须臾不可脱离的生活必需品,如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成为现代文明的一个要素。毋庸置疑,40年来中国的崛起和各行各业的伟大,显然同时也是在彰显背后金融力量的伟大。


当下,中美贸易战代表的逆全球化时代扑面而来,带给各国一个空前的挑战。中国股市低迷,大批上市公司面临资本困境,曾经流行一时的P2P公司步履维艰,还有大量民间金融诈骗活动猖獗,金融也成了三年攻坚战的首要目标。有样学样,主流传媒想当然地将金融体系作为潜在危机的源头,金融制度与市场一时成为千夫所指。格林斯潘的这本传记让大洋彼岸的历史穿越到当下中国,内行人自然心领神会。金融是血脉,是经济引擎,但不是大脑,不是手足,更没有力量统领或经济决策的成败。金钱与财富总会是民间街谈巷议的主题,民众都喜欢简单逻辑,恐惧和怨恨会感染人心,阴谋论比事实真相能传播的更久远。央行行长和证监会主席很容易在市场困境时被传媒和市场抛出来,似乎可以解脱所有当事人的责任,这在各国和各国不同历史阶段上成为一个社会共识。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纲举目张,金融安全成为当下攻坚战的首要目标,将金融看作市场经济的血脉和国家核心竞争力,这正是一代金融创业者和从业者的历史机遇。回首40年改革和开放的历史,现代金融在中国拔地而起,蓬勃发展,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积极参与应对2008年全球次贷危机。成功地构建了超过百万亿的金融交易市场,支持了几十万家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转型,也培育了几千万与全球同行站在同一起跑线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中国成为几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最有生机,最安全运行,最具竞争力的金融大国。


不忘初心,金融创新才是化解和转移风险的有效途径,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环境带来的新挑战,必定会有新的衍生产品和衍生市场形成。社会稳定和安全,民众生活的幸福和安康,国家与社会的文明进步,这是新一代金融人的使命。重温金融历史,理解沃尔克和格林斯潘的时代贡献,更让我们理解这一代中国金融改革家的巨大历史贡献,向刘鸿儒、周小川、陈元、刘明康和姜建清等一代中国金融家致敬。


王巍

2018年12月25日



内容简介


一段重现害羞少年逆袭为全球经济沙皇的个人传奇历程;一部诠释全球金融体系内在变迁逻辑和发展过程的宏大金融史;一场揭秘经济政策背后利益纠葛及风云故事的政治权谋剧;一本针对金融危机形成脉络与历史教训的反思录。


从棒球、音乐到经济学,出身于单身家庭的格林斯潘凭借极强的自律性,在乌烟瘴气的环境中牢牢把握住了自己,并迅速找到了人生的正确方向。依靠出众的数据挖据能力,格林斯潘不但在咨询行业中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并进而一头扎进了华盛顿的权力江湖中。从发现资产的财富效应到破解生产率之谜,从批评价格管制到叫板政府支持企业,对经济的深刻洞察力使格林斯潘被全美国公认为“无所不知的人“。打破利率限制,推动金融混业经营,为衍生品松绑,确定货币政策目标和手段……格林斯潘逐渐由边缘区域步入权力的密集地带,并成为塑造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人物。一方面是自己信奉的经济自由主义信念,另一方面则是政治上的利益角逐,在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的钢丝上,格林斯潘行走如飞。然而,在他将美国经济带入了光辉异常的黄金期的同时,他显然也为后来美国经济的大崩溃埋下了隐患。


先是被舆论推上神坛,然后又被视为恶魔,所有人对于格林斯潘的看法一直都带有浓浓的情感色彩,而对格林斯潘冷静和客观的评价不仅关乎他本人,也会直接影响人们对于金融危机和金融政策的认知。马拉比耗时5年,深入格林斯潘的成长过程,挖掘其个性成因,梳理政治和金融危机的形成过程,详细辨析了格林斯潘在做决策时所面临的限制性条件。这对于后来者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编辑推荐


全球经济沙皇的个人传奇历程。金融时报·麦肯锡年度最佳商业图书,《富可敌国》作者塞巴斯蒂安·马拉比又一部扛鼎之作。中国知名金融学家巴曙松领衔翻译,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倾情作序。


为经济政策制定者提供重要参考的宏大金融史,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英国央行前行长默文·金、世界银行前行长佐立克强烈推荐。


帮助商业人士理解和应对经济危机的反思录。搞懂经济周期的荣枯循环,理解经济政策制定背景和发挥作用的路径,理解大形势才能捕捉大机会。


向普通读者解读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启蒙书。利率、通货膨胀率、抵押贷款利率、经济增长率……这些概念广泛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生活。




作者简介


(美) 塞巴斯蒂安·马拉比(Sebastian Mallaby)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保罗﹒沃尔克国际经济高级研究员,《金融时报》前编辑,曾两度获得美国新闻领域至尊荣誉普利策奖。其著作包括《富可敌国》(经典版)(More Money Than God),《世界银行家》(The World's Banker)等。



译者简介


巴曙松教授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主要著作有:《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金融危机中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挑战与改进》《巴塞尔资本协议III研究》《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等,译著有《大而不倒》《资本之王》《证券分析(原书第6版)》《炼金术士》《当音乐停止之后》《危机经济学》等。


陈剑博士

金融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本科毕业于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英语专业,专业英语八级。长期从事银行监管工作,利用业余时间致力于金融专业书籍翻译工作,为中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与思考。




长按扫描小程序码购买




  延伸阅读  

新书丨巴曙松、陈剑、张悦等译著《格林斯潘传》出版发行

新书丨巴曙松《债券通——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的新战略》预售证订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8)》:银行业发展战略调查结果

新书丨巴曙松教授等著《巴塞尔Ⅲ:金融监管的十年重构》预售征订

精选汇编丨《2018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巴曙松、杨倞等著

新书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报告(2018)》

新书丨巴曙松等《存量房时代经纪人的职业化:全球模式与中国道路》

新书丨巴曙松《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进展──香港交易所的离岸金融产品创新》

新书丨巴曙松《打造人民币离岸产品中心—香港交易所的创新产品巡礼》


章来源:《格林斯潘传》,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

本篇编辑:鞠諃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